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回家

来源:农业工程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08 11:1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人越是上年纪,越是格外地想家。孙犁先生晚年写过一首诗 “梦中每迷还乡路,欲知晚途念桑梓”。可见思念故土之情,人人是一样的。身处工程单位虽四海为家,但外面的房子只是一

人越是上年纪,越是格外地想家。孙犁先生晚年写过一首诗 “梦中每迷还乡路,欲知晚途念桑梓”。可见思念故土之情,人人是一样的。身处工程单位虽四海为家,但外面的房子只是一个住所,只有故乡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。

儿时,家是一个温暖的巢。家是我放学时、玩累时、要吃要喝要睡时,夜幕降临走向的地方,也是上学去玩的出发地。外出求学时,家是我最深的眷恋,是我走不出的牵挂,是我梦魂牵绕的地方。渐渐长成青年的我渐渐明白,家的吸引力是与 “爱”这个字紧紧相连的。当我恋爱成家后,对此有了更深的感受。

算算离开故乡近二十年了,从十几岁到外地读书、工作,到如今为人妻,为人母。在求学的日子,发愤苦读;在工作的日子,恪尽职守,我觉得这是回报父母的最好礼物。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,事业有成,却无意中冷落了父母,淡忘了家乡。每次父母问什么时候回家,我似乎总是在忙碌状态,工作,家庭,社交,一大堆事。这时就会搪塞到过年,好像唯有借着过年的契机,我才可以放下手中所谓的忙碌,我才可以回家陪陪爸妈哥姐,才可以回家去感受儿时的记忆。过农村年,说家乡话。在那里,寻找旧日的时光、童年的美好、亲情的温暖。

因此回家过年,是父母心中的等待。快过年时,我知道他们虽然嘴上不说,但在心里天天掰着手指头在算。母亲电话里跟我说,在我上学的时候,她和父亲就总盼望着我放寒暑假。那样我就能在家里呆上好一阵子。在家里,他们看着我什么也不做,都踏实。当时父母心里盘算着,等我毕业了,找一个离家近的工作,就不至于一年只回两次家。没想到真正工作后的我,四处漂泊,背井离乡,加上远嫁他市,让父母有了更多的孤独和等待。那时的通信没有现在那么方便,没有QQ、微信,对父母的思念或者说是间接的见到父母,也就是通过一根电话线,仅此而已。有时候项目赶工期,轮岗值班,年也过在了工地,回家更是遥遥无期。而这个时候的父母,却反复地叮嘱 “家中一切都好,别耽误了工作”。有了这种爱,我内心充实、精神愉悦。也许,越是被这样爱着,我越想家,越挂念父母。

记忆里,那年大年初二,起床后发现大雪积满了整个院子,并且一直在下,没有停歇的意思。我小心地问爸爸还去不去姥姥家。爸爸回复我,初二回娘家,风雨无阻。当时我看到妈妈的脸笑成了一朵花......婚后,我的爱人也尊重了这一习俗,每逢大年初二,都要起个大早,因为两家离的远,火车、汽车要倒几次,清晨五点出发,午饭前才能赶到。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车子,也由两个人增加到三个人,回家也更有了心情与奔头。去年年初,由于工作的调动,乔迁新居,与娘家的距离缩短到仅一个小时,周末都可以 “常回家看看”。这样跟父母团聚的时间慢慢的多了起来,他们感到很欣慰。

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,有父母在的地方,那里才是家。有了小家不算 “家”,父母健在,那个生你养你的家才是归宿。

不管走到何方,家都是常驻心间的暖阳。

文章来源:《农业工程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gcjszzs.cn/qikandaodu/2021/0708/2020.html



上一篇:每一条路都通向成长
下一篇:心仪

农业工程技术投稿 | 农业工程技术编辑部| 农业工程技术版面费 | 农业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| 农业工程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019-2020 农业工程技术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